
世人皆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战役,却鲜有人知在那血与火的战场上,曾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女兵队伍。她们年轻貌美,却不惧炮火;她们看似柔弱,却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救助战友。她们就是闻名遐迩的"老山十姐妹救助队"。1984年的那个雨季,当她们背着担架踏上老山战场的那一刻,谁能想到这群平均岁数只有20岁的姑娘们,会在战场上创造出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那群英姿飒爽的女兵们,她们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延续?
1984年初春,云南边防前线军进驻老山阵地。考虑到战场伤员救护的实际要,军医处决定组建一支女兵医疗救护队。这支队伍的组建工作交给了军医处的赵慧。
三月的一个清晨,在昆明军区总医院的大操场上,集合了来自各个医疗单位的50名女兵。她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秀医护人员,有的是手术室护士,有的是野战医院的医生助理,还有的是担架队队员。
选拔标准异常严格:首先要求体质过硬,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移动,搬运伤员;其次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医疗技能,尤其是战场急救经验;第三还要求能适应高原环境,因为老山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经过为期一周的严格考核,最终10名女兵脱颖而出。她们分别是:赵慧、李占军、徐小红、贺志华、刘洪、王蕾、赵冬梅、蒲秀娟、张萍和董春艳。这十名女兵的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才19岁。
组建完成后,救护队立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特训。训练内容有:负重急行军、战场救护技能、野外生存本领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们还接受了战地心理训练,因为在实战中,面对残肢断臂的场面一定要保持冷静。
1984年4月15日,老山十姐妹首次踏上战场。这一天,她们随27军部队向老山前进。路途异常艰难,山路崎岖,还要躲避越军的炮火袭击。队伍刚到达指定位置,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在距离前线米的地方建立医疗站。
建立医疗站的过程充满危险。越军的炮弹不时落在附近,但十姐妹们顶着炮火,仅用了4个小时就在一个防空洞里建好了简易手术室。这个医疗站后来成为了老山战役中最重要的战地急救点之一。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老山十姐妹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挑战。她们不仅要在医疗站里救治伤员,更要冒着枪林弹雨冲上火线救人。有时候,为了救一个重伤员,她们要在泥泞的山路上抬着担架走上几个小时。
最艰难的时刻是在一次紧急救援中。当时有一个排的战士在阵地上被围困,多人受伤。赵慧带领救护队穿过了越军的炮火封锁线名重伤员救出。这次行动,让老山十姐妹在部队中声名鹊起。
第一线战地救护的工作异常繁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84年4月到6月的三个月里,老山十姐妹就参与了超过200次的战场救援行动,抢救伤员近300人,其中危重伤员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1984年7月的一个傍晚,老山前线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正当十姐妹在医疗站整理医疗物资时,一个通讯员冲进来报告:1号高地一个观察哨被炸,有两名重伤员需要紧急救援。这个观察哨位于悬崖峭壁上,周围都是越军的火力点。
赵慧立即带领李占军、徐小红三人组成救援小组。她们背着担架和医疗包,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雨水冲刷着山坡,几次她们都差点滑下山去。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指定地点。
两名伤员伤势严重,一人左腿被炸断,另一人腹部中弹。在暴雨中,她们用雨衣搭建了一个临时庇护所,开始紧急救护。就在包扎过程中,越军的炮弹突然落在附近。李占军被弹片划伤了手臂,但她们仍坚持完成了救护。
撤离时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山路已被暴雨冲毁,担架无法通过。她们只能采取接力的方式,把伤员一段一段地往下转移。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持续了近五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才安全返回。
1984年8月15日,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天早上,前线号高地一个弹药库被炸,多名战士被困。十姐妹分成两组展开救援。第一组刚到达现场,又一轮炮击开始了。在浓烟中,她们发现了五名伤员,其中三人伤势危重。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弹药库里的炮弹随时有可能引爆。赵冬梅和王蕾冒着生命危险,爬进还在冒烟的弹药库废墟中,将一名失去知觉的战士拖了出来。就在她们撤离的瞬间,弹药库发生了二次爆炸。
1984年9月的一次战斗中,十姐妹创造了战地救护的奇迹。当时,一个连队在反击战中遭遇伏击,伤亡惨重。救护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分成三组展开救援。她们在战火中往返了七次,成功救出了23名伤员。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第六次救援时。蒲秀娟和张萍在转移一名胸部中弹的战士时,遭遇了越军的狙击手。子弹就打在距离她们不到一米的地方。但她们没放弃,而是利用地形的掩护,成功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1984年10月底,一场大规模战斗在老山打响。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十姐妹就没有合眼。她们在战场上来回穿梭,将一个又一个伤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仅这一战,她们就救助了40多名伤员,创下了单次战斗救护的最高纪录。
在整个老山战役期间,十姐妹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她们在战地医疗站建立了输血站,为重伤员储备血源;组织伤愈战士无偿献血;改进担架结构,使其更适合山地救援;总结出一套快速止血包扎的方法,大幅度的提升了战场救护的效率。
这支特殊的女兵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战地救护的意义。她们在最危险的地方搭建生命之桥,在最艰难的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据统计,从1984年4月到1985年3月,她们共参与了500多次战场救援,抢救伤员近600人,无一人因延误治疗而牺牲。
1986年春天,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结束,老山十姐妹陆续退伍。这群曾经在战火中出生入死的女兵们,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她们的转业方向,体现了那个年代安置工作的特点。
队长赵慧因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被推荐到云南省军区医院工作。她将战场救护的经验带到了和平时期的医疗工作中,在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8年,她参与组建了该院第一个战创伤急救中心,为当地的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占军和徐小红选择继续从事医疗工作,分别被安排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玉溪市中医院。她们在战场上积累的实战经验,为医院的急诊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李占军后来成为医院创伤科的主任,徐小红则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贺志华和刘洪返回家乡,进入了地方医院工作。贺志华在河南省一家县级医院担任护士长,为改善基层医疗条件付出了巨大努力。刘洪则在四川省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坚持为山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王蕾和赵冬梅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王蕾考取了卫生管理干部,在昆明市卫生局工作,负责医疗体系改革和基层医疗网络建设。赵冬梅则进入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参与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设备。
蒲秀娟在1987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了边疆医疗队的工作。她来到西藏阿里地区,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继续着救死扶伤的事业。在那里,她建立了当地第一个乡村医疗站,培训了多名本地医务人员。
张萍和董春艳选择了转业到地方政府部门。张萍在昆明市民政局工作,专门负责安置和抚恤工作。董春艳则在保山市政府工作,参与边境地区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工作。
1990年,十姐妹在昆明举行了第一次战后聚会。她们讨论了各自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状况,同时商议如何继续发挥老山精神。在这次聚会上,她们决定成立"老山医疗互助小组",为基层医疗工作提供支持。
1995年,这个互助小组发展成为了一个覆盖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的医疗志愿者网络。她们利用休息时间,定期组织医疗下乡活动,为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义诊服务。十年间,这个网络共开展了超过200次义诊活动,服务群众达10万人次。
2000年初,由赵慧和李占军发起,十姐妹们开始着手编写《战地救护经验集》。这本书收录了她们在老山战役中的实战经验,包括快速止血技术、战场伤员转运方法、野战医疗站建设等内容,为后来的军事医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这群曾经的战地女兵,虽然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她们从始至终保持着战友情谊。每年清明节,只要条件允许,她们都会相约回到老山,祭奠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通过各自的努力,她们将老山精神传承下去,在和平年代继续书写着属于她们的传奇。
2005年,一部以老山十姐妹为原型的电视剧《战地姐妹》在全国播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部电视剧真实还原了她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播出后,全国各地的观众纷纷写信询问十姐妹的近况。
2006年春节期间,云南省军区专门举办了"老山精神座谈会"。十姐妹中的七位成员应邀出席,与新一代军医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她们分享了战地救护的经验,特别强调了在极端条件下怎么样处理复杂伤情。这次座谈会的内容被整理成教材,成为军医院校的重要教学资料。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年过半百的赵慧和李占军主动请缨,加入了抗震救灾医疗队。她们将在老山战场上总结的快速救护方法应用到地震救援中,为降低伤员死亡率作出了重要贡献。灾后重建期间,她们还参与制定了四川省农村医疗网点重建计划。
2010年,云南省军区医院成立了以赵慧名字命名的"赵慧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专门研究战地救护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并定期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培训。五年间,工作室培训了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在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徐小红和蒲秀娟发起了"边疆医疗援助计划"。她们联合各地医疗机构,为边境地区培训乡村医生。这个计划特别注重传授简单实用的医疗技术,使偏远地区也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到2015年,该计划已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培训了近千名乡村医生。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门制作了纪录片《老山十姐妹》。片中不仅回顾了她们的战斗历程,还记录了她们退伍后在各自岗位上的贡献。这部纪录片在全国播出后,引发了人们对军队医疗救护工作的关注。
2016年,贺志华和刘洪在河南省开展了"送医下乡"活动。她们每月组织一次大规模义诊,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个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逐渐发展成为常态化的医疗帮扶项目。三年间,活动覆盖了河南省100多个乡镇。
2018年,王蕾和赵冬梅参与编写了《战地救护口述史》,详细记录了老山战役期间的医疗救护工作。这本书不仅包含了具体的救护案例,还总结了适合山地作战的医疗救护经验,成为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虽然年事已高,但十姐妹仍然通过种种方式参与抗疫工作。她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为社区防疫工作提供指导,协助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同时,她们还将战地救护经验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老山十姐妹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们的经历被写入中学教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多个省市的军区医院和地方医院都设立了以她们名字命名的荣誉室,用于展示她们的事迹和传承她们的精神。她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春,云南省军区医院举办了"老山战役医疗救护史料展"。展览中首次公开了十姐妹在战时记录的46本工作日志,展示了她们在1984年至1986年间处理的2800多个伤病员救治案例。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战地医疗救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同年7月,军事科学院组织专家对这批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专家们发现,十姐妹在战时创造了多项救护技术创新,包括野战条件下的简易消毒方法、竹制担架改良技术、战地急救包扎法等。这些创新方法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
2022年4月,昆明市档案馆开辟了"老山十姐妹"专题陈列室。陈列室收集了她们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军装、书信、照片等实物资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由竹子制成的担架,这是她们在战时因物资匮乏而就地取材制作的。这套担架共转运过238名伤员,被誉为"生命之舟"。
2022年下半年,中国人民军事医学院将老山十姐妹的救护经验编入教材。教材重点介绍了她们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预防感染的方法、野战手术的简便操作技术、战地药品管理等内容。这些经验为现代军事医学教育提供了宝贵参考。
2023年初,国防大学研究团队对老山战役期间的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之后发现,十姐妹创立的"三就"救护法(就地、就急、就简)明显提高了前线伤员的存活率。这一方法被写入新版《野战医疗手册》,成为军医必修课程。
2023年6月,云南省军区和省档案局联合开展了"口述历史"采访工作。工作组走访了健在的八位老山女兵,详细记录了她们参战期间的经历。这些口述资料补充了许多档案文献中未能记载的细节,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3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设立了"老山医学传承基金",专门资助研究战地医疗救护技术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基金每年资助10个研究项目,推动军事医学与民用医疗的融合发展。首批获得资助的项目中,有多个致力于改进野外急救设备的研究。
2024年初,全国多地医院开始推广老山十姐妹总结的"战地五步急救法"。这套方法简单实用,很适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开展救护工作。各地急救中心将其改良后应用于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援中。
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启动了"战地医疗经验数字化工程"。工程组对老山战役期间的医疗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专门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收录了具体的救护案例,还整理了当时使用的药品配方、手术方法等技术资料。
时至今日,老山十姐妹的事迹仍在不断被发掘和研究。她们的经历不仅是一段重要的军事医疗史,更为现代医疗救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战地救护到和平时期的医疗服务,从军队医院到基层医疗站,她们的贡献体现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她们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见证着中国军事医学和民用医疗的进步历程。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你这隐形战机也不隐形啊……”这样一句玩笑话,却被一名美国主播拿来认真“尬黑”中国了。近日,有关“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成功首飞”的讨论,成为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美媒报道。据参考消息1月3日报道,一名美国电视主播在近日的一场节目中评论了中国“六代机”。
刚刚过去的12月26日,对中国和西方而言,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一天,是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美国沉浸在刚刚过完圣诞节的喜悦氛围中。
网传机车圈博主“波哥”车祸身亡 知情人:在龙泉山与逆行渣土车相撞 “一身装备近百万 摩托车70多万”
1月4日(报道),网传机车圈博主“波哥”车祸身亡,知情人:在龙泉山与逆行渣土车相撞。“一身装备近百万,摩托车70多万。
近日,广西百色的杨女士表示,在广东惠州打工的24岁弟弟杨先生在租住屋离世。杨女士称,12月14日弟弟晚上8点半下班回到和女友同住的出租屋后与女友一同吃了外卖,“弟弟吃了煲仔饭,女友吃了河粉,她也吃了几口煲仔饭”。
今天,2025蛇年纪念币和纪念钞在银行网点开始线年蛇年贺岁纪念币和纪念钞于正式开启网上预约后“秒空”,火爆程度让广大网友出乎意料。“大意了,原以为‘蛇币’‘蛇钞’不像‘龙币’‘龙钞’那么抢手……”中午,#蛇钞#登上热搜第一。
文|繁星之宇编辑|繁星之宇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你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特朗普的第二次就职典礼,能够说是“砸钱砸得毫不手软”。
最近,韩国政坛被一场风暴席卷,局势跌宕起伏,举世瞩目。[具体时间],韩国公调处重磅出击,针对总统尹锡悦展开拘捕行动,瞬间点燃了各方关注的火药桶。大批警力迅速集结,目标直指总统官邸,本期望能顺利将尹锡悦拿下。谁能料到,刚一靠近,就被严阵以待的力量挡了回来。
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0-2019 www.slide-hardware.com 档案室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 欧宝体育备用网址_ob体育app网址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杭州留和路一号 浙ICP备19003222号-2